“遇见中国”——苏梅国际学院外教在华分享系列之四

2025年02月18日 15:24  (点击次数:

 

 

与未来对话:在江南平台的教学经验开启新的视野

Ukraine/乌克兰Nataliia Dehtiar/娜塔莉亚·德赫捷尔

Nataliia Dehtiar:女,乌克兰苏梅国立农业大学经济学副教授,博士。

今天,我想分享自己在江南平台的教学经验,以及此次中国之行的感受。这次访问不仅是一次教学活动的全新体验,也是一次对中国河南省——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的探访,更是一次让我以全新视角审视未来世界的旅程。

中国是一片通过古老的遗迹、艺术和哲学与我们对话的土地。但更重要的是,中国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中心,在全球变革中扮演着关键角色。作为一名经济学教师,我一直努力尝试理解推动这片“超级力量”前进的动力,以及决定其未来发展的力量和决策。对于我来说,能够亲身来到这个伟大经济体的核心地带,是一次至关重要的体验。

穿行于北京、西安、新乡的宽阔街道,目睹经济与基础设施的蓬勃发展,观察各个行业的繁荣景象,我立刻意识到一件事:中国不仅仅是“超级力量”,它更是一座未来的实验室。这里是创新变为现实的地方,是进步以令人惊叹的速度推进的地方,这种速度迫使世界重新思考旧的发展模式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“中国新型工业化”逐步成型。

当我与中国的经济学家、企业家和学者进行交流时,我感受到了合作的精神。那不仅是关于数字、图表和趋势的讨论,更是与未来的对话。对话的主题是,乌克兰、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如何共同努力,构建一个更加公平、可持续的全球经济体系。

让我深受启发的还有江南平台的学生们。他们目标明确,眼中充满热情和希望。我为他们教授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课程,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重要的理论,更是被他们深刻理解为建设未来经济的实际工具。正是在这些课堂上,“中国新质生产力”正在孕育,这种生产力不仅改变了中国,也将深刻影响世界。

在中国,我不仅看到了对进步的渴望,还看到了一个对自身历史和文化怀有深厚敬意、同时满怀决心面向未来的国家。中国哲学、艺术与书法,与技术创新的现代世界和谐共存。在江南平台,我有幸参加了中国书法课,这不仅加深了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,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这种平衡——传统与飞速发展的创新完美结合。这种平衡是每个国家都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,同时也提醒我们,经济发展不仅仅是增长,还应包括对人的关怀,正如中国所展现的那样。

最后,我想说,如果我们只从单一视角看世界,就永远无法全面理解经济和社会发展。此次中国之行对我来说是迈向更全面理解全球经济进程的重要一步,也让我更深刻地意识到,我们如何通过合作为更公平、更可持续的未来努力。愿这次访问成为推动新合作研究、搭建文化桥梁、增进人类理解的新起点。

感谢江南平台带给我的这一非凡经历!感谢你们给予我的灵感!

图片/Nataliia Dehtiar 贾明 初审/贾明 复审/王君君 终审/张平 吴艳兵)